贤令山又名“牧民山”,位于城郊东北1公里处,这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。韩愈一生多次被贬,第一次被贬谪阳山当县令。虽然他在阳山当县令的时间不长,但影响深远。《新唐书》说他在阳山“有爱在民”:一是把中原文化带到阳山,促进了当地人的知识开化;二是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此地,改变了阳山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,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。贤令山,就因韩愈是“贤令”而得名。

此山自然风光十分美丽,峰峦起伏,曲径洄环,潺溪纵流,鱼跃于渊,松涛蔽日,雀鸟喧天,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。自唐以来,名贤留题于丹崖翠壁间,使韩文公读书台、游息洞、朝阳洞、打字崖等千古陈迹成为当今名胜。那神奇的朝阳洞、蜿蜒的一线天、欢腾的水帘洞,乃是天造地设,令人神往。明代建筑的北山古寺,清静幽雅,树木葱茏,寺藏碑刻,件件珠玑。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,园中草木葱茏、鲜花似锦,更为贤令山添色增辉。

从阳山县城出发,步行十几分钟,便来到了清代阳山县令萧丙坤题名的“阳山十景”之一“禹门叠浪”。过禹门桥,拾级而上。在葱绿掩映中,一座古刹——北山古寺,霎时映人眼帘。这座建于明代的古刹,是粤北寥寥可数的名寺之一。它历数百年风风雨雨,菩萨虽一度“云游仙境”去了,但寺观犹存。20世纪后期。一些热心人土出资对寺宇重新修茸,请来了和尚师傅,使该寺恢复了生机。
过了古寺,沿寺门左边石径而上,两侧松涛阵阵,花香扑鼻。仅一袋烟工夫,便来到水帘洞。该洞洞口上方为绝壁悬崖,一股瀑布从洞顶奔泻而下,直达“龙潭”。洞的左侧,有一束天光直射进洞来,那便是出口。从这里探步而出,再沿小径右行,又是另一番景况。只见粗藤老树,飞鸟啾啾,一堵如屏砥的天然石壁立于眼前。朋友介绍,这就是被收入《中国名胜词典》的打字崖摩崖石刻。

转过打字崖往南行,片刻,便到了一线天和朝阳洞。朝阳洞洞口向东,每当旭日初升、阳光便直射洞口,故此得名。出洞口沿小道而下,就到了韩公读书台、游息洞。相传这里为当年韩愈公暇读书、憩息之所。涓涓流水从读书台一侧石缝中流出、泉水清澈甘甜可口。据传可治肚痛,不少游人到此均以尝此甘泉为快。从读书台横过公路,便见路下方的丛丛奇石突兀竣赠,叫人生爱。下去一寻,就可细赏韩愈手迹“千岩表”。

从“干岩表”沿公路折回,是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。满园苍松翠柏间,点缀着簇簇鲜花,与亭台楼宇浑然一体。园内宽阔的墙壁上,是一组大型浮雕,题名为“铭志颂”,这三字为我国著名书画家关山月所题写。许多游人在此拍照留念。
|